叮咚买菜(DDL.US)的“逆风局”: 首度实现全年盈利
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高质量发展已渐成时代的新主题。在此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跳脱出了原先只追求规模增长的路径,而愈发重视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面对近年来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环境,深耕即时零售赛道多年的叮咚买菜(DDL.US)展示出了较强的生长韧性。查投资注意到,日前,叮咚买菜发布了2023年四季度财报,这份最新“成绩单”释放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信号:截至该季度,叮咚买菜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了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而2023年也是其Non-Gaap标准下的首次年度盈利;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2亿元……
过去一年,受到消费市场波动、同赛道公司遭遇生存危机等诸多因素干扰,市场围绕叮咚买菜的争议从未停止。而这份最新的财报,不仅确认了叮咚买菜顶住了行业“逆风”,同时公司自我“造血”功能强化似乎亦表明其“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大概正是对外界质疑其生存能力的最有力回应。
坚定执行“效率优先”
四季度,叮咚买菜实现收入49.9亿元,GMV为55.3亿元;全年来看,2023年叮咚买菜的收入为199.7亿元,GMV为219.7亿元。
凑近来看,报告期内叮咚买菜不乏结构性的亮点。分区域而言,公司的基本盘华东市场表现依然强势,尤其是江浙区域,即便是对比基数较高的2022年,去年公司该区域的GMV和订单量亦均实现了8%以上的正增长。拉长时间,过去几年叮咚买菜在华东市场的GMV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
然而,近期叮咚买菜被报道调整了广州、深圳的部分站点,这引发了市场对其撤出华南区域的担忧。对此,叮咚买菜方面表示目前并无从华南撤城的计划,此次站点调整中涉及多种情况,但都属于正常开合站动作,目前华南绝大部分的服务范围未受影响。
查投资认为,外界的过度反应或源于对去年每日优鲜倒下后的条件反射。不可否认的是,眼下的行业环境已难同叮咚买菜创业初期时相提并论,不过就此断言叮咚买菜会步同业后尘显然有失偏颇。行业“逆风”背景下,与其像之前一样“摊大饼”以求面面俱到,不如有的放矢,聚焦、放大华东市场这一核心区域的优势更符合叮咚买菜的长远利益。
结合财报来看,更“聚焦”的叮咚买菜确实正比以往更接近达成“效率优先”的目标。
数据显示,23Q4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率为23.6%,同比去年优化了0.5个百分点;同期,叮咚买菜的服务力也有所增强,Q4即时单履约时长为36分钟,环比上一季度快了2分钟。
更“聚焦”、更强调效率之后,叮咚买菜的自我“造血”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改善。一方面,在Non-Gaap标准下,叮咚买菜已经从2021年年度亏损30.4%,大幅优化至2023年盈利0.2%。另一方面,继23Q3后,叮咚买菜再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的净流入,Q4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1.2亿元;截至期末,扣掉短期借款余额后公司的实际自有资金余额为20.1亿元,为连续第二个季度的净增加。
“逆风”中寻新出路
顶住行业“逆风”之余,叮咚买菜也在探索新的商业机遇。
2023年,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开始进入潜力兑现期。根据财报,其代表性预制菜自有品牌“蔡长青”全年GMV同比增加43%达到8.4亿元;同期,主打米面制品的自有品牌“良芯匠人”GMV约5亿元,同比增长了19%。从规模来看,目前其在预制菜、米面、豆制品、肉禽等品类的自有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势能,这些品类的消费规模之大,也将足以在未来为平台创造更大的增长空间。
凭借高“品价比”,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商品已初步占领了消费者心智。至四季度,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商品的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73.6%。同时复购表现也来到了新的高度,23Q4“蔡长青”的月均复购用户占比达到了37%,“良芯匠人”的月均复购率亦接近四成。
从商业视角看,叮咚买菜前期已经积聚了供应链优势,如今顺势发展自有品牌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拔高公司的整体毛利率,长远看也有利于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性和忠诚度,进而在市场中打造差异化优势。
小结
受到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影响,过去一年里悲观情绪依然主导着中概股的走势。身处其间,叮咚买菜的股价表现也受到了明显的拖累。诚然,市场情绪的波动固然会影响短、中期的走势,但长期而言对股价走势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依然是公司自身的基本面及成长性。
“逆风”环境下,叮咚买菜已经做出了积极调整。正如最新财报所显示的,叮咚买菜自我“造血”能力已有显著提升,同时自有品牌的强劲增长亦“剧透”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随着公司逐步走出调整期,跃过盈利拐点的叮咚买菜或许能在下一阶段迈入高质量的增长通道亦未可知。